实践创新创业育人体系,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

2023-08-17 来源: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:东莞职业技术学院

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,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多方合作,在省内率先开展双创育人体系构建。经四年研究和五年实践,学校构建了“项目驱动、三方协同、四阶递进”的双创育人体系,服务东莞产业转型升级,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,并入选国家“双高计划”立项建设单位,取得了国家创新团队等优秀成果。



一、成果

(一)健全“三方协同”的双创育人机制

聚集政府在政策引导、企业在技术引领和学校在人才支撑方面的优势资源,成立三方合作组织,共建孵化器、产教融合园等双创平台,鼓励和支持校企组团、师生组队承接平台项目,促使各类项目贯穿双创育人实践、课程教学和团队建设过程,形成“政校企”三方协同育人机制。

图1 “政校企”三方协同育人机制

(二)打造结构多元的双创育人平台

学校对接东莞产业发展需求,联合政企共建各类平台,开发或承接各类真实项目,按照“项目促平台建设、平台促能力提升”的思路,搭建了素质教育、技能实训、研赛创新、成果孵化等四类结构多元的双创育人实践平台,夯实学生双创能力培养载体,不断提升学生双创能力。

图2 层次分明的双创育人平台

(三)构建能力导向的双创课程体系

学校以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为核心,构建了双创教育与人文素养、专业教育、科研创新、创业孵化相融合的“全方位、立体化、多层次”的双创课程体系,从多学科角度,以分层、分阶段、四阶递进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,增强创业技能,提升双创综合素养,实现学生双创能力四阶递进。

图3 服务能力递进的双创课程体系

(四)建强能力互补的双创师资队伍

“政校企”三方设立了政府参事、企业顾问和学校客座教席等流动岗位,在人才融合机制下,“政校企”构建了一支复合型师资队伍,适应了学生双创能力发展对多元化师资的需求。

图4 能力互补的双创教师队伍



二、成果创新点

(一)理论创新:深化了项目式学习理论的内涵

从教育实践层面,成果以双创项目为载体,将双创教育置于“做中学”“学中做”“以做促创”的实战环境中,促使项目式教学贯穿双创平台建设、教育课程建设和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,拓展了教与学的边界,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动手能力。 

(二)机制创新:重构了“政校企”协同育人机制

成果创新构建了“政校企”三方协同育人机制。三方共同成立孵化器、产教融合园等双创平台,组建工程技术中心、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载体,共同发布和承接有关项目;三方在各自领域内完善政策制度,保障各层级的双创工作有效落实,形成了创新发展、人才培养和产业变革层层推进的制度保障体系。

(三)实践创新:形成了能力四阶递进的双创教育路径

成果以学生四阶递进的双创能力培养为导向,健全协同机制,创新载体平台,丰富课程内容,夯实师资保障,创新搭建了素质教育、技能实训、研赛创新、成果转化等四类结构多元的双创育人载体平台;满足了学生能力递进式发展需求,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双创育人路径。


三、成果的应用与推广

(一)育人成效显著,人才培育质量优

1.学校创新力强。2019届毕业生创新能力满足度为90%,高出全国5%,2021年学校创新活力指数居全省第4,全国第43。

2.学校就业创业质量高。2019届、2020届毕业生创业率和就业率全省第8。梁耀荣同学创办的广东国云环保设备有限公司,连续五年销售额超过800多万,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。

3.学校双创技能成绩好。近五年获“挑战杯”省级以上奖项86项,国奖3项,2020年取得省“互联网+”奖8项,立项省“攀登计划”66项,资助经费达133万元;获技能竞赛奖省级奖项153项,国家级14项。蔡育煌同学在校期间,其“无人机项目”获得“挑战杯”等多项奖项,毕业后成功孵化无人机企业,首年盈利超过100余万元。

4.学校发展速度快。2016年被确立为“省一流校”,2019年被确立为国家“双高计划”立项单位,2020年通过“省示范校”验收。

(二)产业孵化效果明显,区域创新发展好

1.研究成果丰硕。出版了《东莞特色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》等专著4本、国家级“十三五”规划教材5部,发表相关论文90多篇;服务政府和企业等单位,承担横向项目111项、纵向项目93项;取得发明专利27件。

2.双创氛围浓郁。联合华科工研院,确立了国家级创新团队2个、协同创新中心3个、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;确立省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7个、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个;培养市科技、企业特派员30余人;牵头成立市职教产学研创联盟,承办市级创业培训师资班,培训师资34人,被认定为东莞市创客培育学校。品牌科普活动—松湖华科创新大讲堂,连续举办46讲,吸引万人参与,营造了良好的双创文化氛围。

3.产业孵化效果好。联合华科工研院打造了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,孵化高新技术企业40多家,其中广东思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选“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”“东莞市首批百强创新型企业”。华科工研院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。

(三)辐射带动明显,社会认可度高

1.吸引全国院校前来学习,成果团队应多个地区的院校邀请前往讲学,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;在省内外20多所大中专院校应用,提升了应用院校的双创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。

2.成果在全国作经验分享。在“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”(2019)、“全国高职高专招生就业协作会”(2020)、教育部“职业院校校长治理水平提升专题研讨班”现场教学(2021)等场合交流,吸引上百所院校前来学习交流。

3.成果被媒体报道上百次。被《焦点访谈》《中国教育报》、教育部新闻办等媒体报道30多次,引起广泛关注。

4.吸引各级政府来校考察调研。国务院、国家教育部、中国工程院、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前来考察10余次,高度肯定成果的做法和成效。

编辑:李婧